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斯里兰卡]苏吉特·西瓦桑达拉姆著,黄瑶译,商务印书馆,2024年9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苏吉特·西瓦桑达拉姆(Sujit Sivasundaram)将带领读者进行一次波澜壮阔的南方航行。跟随着作者的叙述,我们将回到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的历史时空中,走访毛里求斯、汤加、开普敦、新西兰、澳大利亚、爪哇、锡兰、孟买、广州、哈伊马角等地,遇见这些地区的原住民与外来者,了解他们之间的竞争、对抗乃至合作。我们不仅能看到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的战争,更能看到这些地区的风土人情,看到原住民如何以自己的方式主动参与全球化进程,塑造“现代”,定义“文明”。

作者简介:

苏吉特·西瓦桑达拉姆(Sujit Sivasundaram),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斯学院的世界历史教授。他在斯里兰卡出生并接受教育,于1994年到剑桥,先学习工程学,后学习自然科学、历史和科学哲学。他曾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新加坡大学,悉尼大学和剑桥大学任教。他是一位世界一流历史学家,从事世界历史研究,尤其是太平洋和印度洋及其岛屿、种族历史的研究。

黄瑶,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士,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体管理硕士,现为自由译者。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徜徉大洋之南

从革命到帝国的惊人之旅

海洋世界中的波斯作家

革命时代

第二章 南太平洋 :旅行家、君主与帝国

太平洋的革命时代 :法国人与英国人的海上探索太平洋君主的产生

抢劫欧洲

奥特亚罗瓦与君主

第三章 印度洋西南 :反抗的世界与不列颠的崛起面向原住民土地之外

布尔人的爱国者起义

起义中的奴隶

毛里求斯与新闻

跨越法属印度洋世界

英国人的到来

帝国的道路 :从革命到反革命

第四章 波斯湾 :混乱的帝国、国家和水手

英国人拯救邮件的戏剧性事件

革命密码 :英国人与瓦哈比派

入侵海湾地区 :永不停息的战争

欧亚帝国与海上政治

革命时代的印度拜火教徒

阿拉伯半岛与印度之间的起义

革命与反革命的复杂局势

第五章 在塔斯曼海 :反革命的标志

在种族与性别上的反革命

在革命时代夺取塔斯马尼亚岛

塔斯马尼亚岛

海豹捕手、原住民女性与殖民时期的人道主义者水上迁徙的原住民

系统性殖民

结论

第六章 在印度的海上边境 :战争的海洋血统

战争中的船只

后拿破仑时代的掠夺

英法在第一次英缅战争中交战

从缅甸到斯里兰卡

去爪哇

作为终点的鸦片战争

结论

第七章 孟加拉湾 :塑造帝国、世界与自己

面朝大海的多学科观测站

从马德拉斯到苏门答腊

英国科学机构中的人

气象观察员与帝国模型的建立

不安的自我 :蒸汽时代造就的英属新加坡

灯塔的工具主义与主体性

自由贸易城市 :水道测量学进入内陆

结论

第八章 穿越印度洋 :来自南方的目光

废奴主义 :没有道德转折点

毛里求斯再行动?

南方浪潮推动下的革命

在毛里求斯、波旁岛与马达加斯加之间

两座相邻的港口城市与现代社会

1848—1849 年

19 世纪中叶全球化的特征

遥望南方

结论

结 论

后 记

注释

大事年表

致谢

精彩书评:

极富颠覆性……帮助我们重新审视世界,并打开了全新视角,来看待那些在传统历史中被搁置太久的地区和人民。

——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作者,牛津大学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

这是一部令人惊叹的书。西瓦桑达拉姆将西方熟知的“革命时代”的故事颠倒过来,将印度洋和太平洋岛民的声音、希望和斗争置于现代世界之形成的叙事中心……这是最好的全球史:有说服力且打动人心。

——苏尼尔·阿姆瑞斯(《横渡孟加拉湾》作者,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

这部杰出的著作带我们踏上了一段引人入胜的全球之旅……揭示了一段迄今为止被许多历史学家忽视的历史……那些曾经被忽视的海洋社群也拥有强大的力量和迷人的历史故事……这是一堂历史写作的大师课。

——奥莉维特·奥特勒(《在欧洲的非洲人》作者,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

在线试读:

引 言

在西方的历史中,这个星球有四分之一的面积经常被人遗忘。这里被海洋覆盖,风起浪涌,潮起潮落,海岸蜿蜒,岛屿、沙滩星罗棋布。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是由一系列面积较小的海洋和海湾构成的印度洋与太平洋,而这也许是二者第一次一起出现在一部长篇历史作品之中。面朝幅员辽阔的大陆,这些散布着小块狭长地带的南部水域将占据本书的中心舞台,扮演世界历史与现代环境缔造者的角色。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数十年被历史学家称为“革命时代”。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该时期包含三组发生在大西洋地区的重大事件,即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加勒比海地区的一系列起义(如海地革命和19世纪初的拉美独立运动)。在这些变革和随之而来的战争中,许多事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政治组织形式的变化,平等与权利的概念出现 ;劳工与奴隶的地位变化 ;工业与科学技术的进步 ;国家意识、自我意识与公众意识的塑造。通过回顾印度洋、太平洋被人遗忘的角落,本书旨在对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开端始末一探究竟,这片辽阔海域上的各个地方、各族人民在塑造革命时代、影响当下的进程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所以在思考人类未来时应该对世界的这一部分加以深思。

革命时代是众多历史作品中最经久不衰的标签之一,一直被用来描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几十年时光。以印度洋和太平洋为重点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时期,将挑战我们记忆中西方与欧洲在历史中的主导地位。这一点特别重要,尤其是当我们把革命时代描述为对权利和自我的传承,以及今天的世界来自对冲突和反抗的记忆时。以这种方式回顾过往,就能否定“世界的灵魂形成于西方,再传入东方”的错误假设,并且拒绝接受政治主体性形成于大西洋文明,其他地方与之接轨的观点。这种令人反感的措辞出自革命时代早期一位十分重要的历史学家R. R. 帕尔默(R. R. Palmer)之口:“自1800年以来,欧洲、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所有革命都借鉴了18世纪的西方革命。”后来的历史拒绝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西方文明与大西洋文明描绘为革命情绪的圣水坛,伴随革命而来的经济、技术、军事和文化变革也并非只有西方或大西洋文明一种起源。

如果从南方海洋文明的角度对革命时代进行概念重构,一场难以预料的激烈战斗就出现了。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范围内,一方面革命力量反抗帝国制度,另一方面帝国势力构成了反革命力量,阻碍了革命进程。革命力量与帝国势力谁也没能彻底摧毁对方,但到了19世纪中叶,随着大英帝国成为这些海域的主要胜利者,二者之间的平衡发生了变化。意识形态、文化、政治等因素驱使着19世纪的大英帝国,本书的目的之一正是追溯其反革命的起源。当时大英帝国镇压众多可能性的方式正反映了邪恶帝国对南部世界的统治策略。

在这两片大洋上,革命时代首先应被视为非欧洲的本土政治思潮,它遭遇了被冲刷上岸的入侵者和殖民者。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印度洋、太平洋的居民从外来者那里接纳了(有时是强行灌输)新的目标、思想、信息和组织形式,利用它们悉数服务于自己的目的。提到这些,你可能会想到君主制观念、武器、政治团体、科学、医药以及媒体间的唇枪舌剑。生活在大洋上的人们也会重新调整传统与信仰、治理方式、战争和外交关系,以适应新的时代。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起伊斯兰教和佛教改革,抑或原有的远距离移民和贸易往来发生的变化。这些都是构成印度洋与太平洋革命时代的要素。在描述这些海域时,对“原住民”这一术语的定义必须更加宽泛。因为海上居民经常迁徙,也许更适合被形容为“散居者”而非原住民,他们拥有复杂的文化传承。移民和原住民有时也会相互借鉴,令人很难清楚地区分谁才是原住民,又有什么会被排除在这个类别以外。

这些来自海上的声音都能体现原住民的活力 :太平洋岛民、毛利人、澳大利亚原住民、阿拉伯人、卡西米人、阿曼人、印度拜火教徒、爪哇人、缅甸人、中国人、印度人、僧伽罗人、泰米尔人、马来人、毛里求斯人、马达加斯加人和克瓦桑族人。在几十年史无前例的全球化进程中,这些人以水手、配偶、战士、劳工和旅行者的身份一路乘风破浪。其实研读本书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通过以前不曾被拼凑在一起的地区和土地,发现跨洋过海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