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的女儿们

《雅尔塔的女儿们》,[美]凯瑟琳·格雷丝·卡茨著,李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9月出版。

内容简介:

1945年2月4—11日,一场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关键性首脑会议在雅尔塔举行。三位年轻、迷人的女性被她们的父亲选中,一同前往雅尔塔,全程见证了那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这三位女性分别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唯一的女儿安娜?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女儿萨拉?丘吉尔,曾是一名演员,后来成为英国皇家空军(RAF)军官;美国驻苏联大使埃夫里尔?哈里曼的女儿凯瑟琳?哈里曼,滑雪冠军、战地记者。通过三位女儿的视角,本书生动地描绘了历史上最重要的国际峰会之一。从最基础的衣食住行,到日常交流,再到谈判前后的工作细节,三位女儿的“名媛外交”始终贯穿整个会议日程。

作者通过查阅公开档案资料,以及直接采访三大家族的后人,巧妙地整理了日记、信件、口述历史和回忆录,以支持她的论点:战时的压力扭曲了正常的家庭纽带,因此西方领导人与女儿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商业伙伴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忠诚和谨慎被视为最重要的。

作者简介:

凯瑟琳·格雷丝·卡茨,作家、历史学家,在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接受历史学教育,师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

译者:李阳,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伦敦大学历史研究所访问学者。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开设中英文课程“国际关系史”及“A Survey of Chinese History”等,研究兴趣主要包括国际关系历史叙事的书写、建构与翻译。

目录:

重要参会代表名单

第一部 “她应付得来,所以他们准备带上她。”

第一幕 1945年2月1日

第二幕 1945年2月2日

第三幕 1945年2月2日

第四幕 1945年2月2日

第五幕 1945年2月2—3日

第六幕 1945年2月3日

第七幕 1945年2月3日

第二部 “就好像……这场会议也没那么重要吧。”

第八幕 1945年2月4日

第九幕 1945年2月4日

第十幕 1945年2月5日

第十一幕 1945年2月5日

第十二幕 1945年2月6日

第十三幕 1945年2月6—7日

第十四幕 1945年2月8日

第十五幕 1945年2月8日

第十六幕 1945年2月9—10日

第十七幕 1945年2月10—11日

第三部 “所有这些事和回忆都会永远留在我心里。”

第十八幕 1945年4月12日—7月27日

后雅尔塔时代

致谢

缩略语

注 释

部分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战时的压力扭曲了正常的家庭纽带,西方领导人与女儿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商业伙伴。忠诚和谨慎才是最重要的。

1945年2月4—11日,一场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关键性首脑会议在雅尔塔举行。三位年轻、迷人的女性被她们的父亲选中,一同前往雅尔塔,全程见证了那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这三位女性分别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唯一的女儿安娜?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女儿萨拉?丘吉尔,曾是一名演员,后来成为英国皇家空军(RAF)军官;美国驻苏联大使埃夫里尔?哈里曼的女儿凯瑟琳?哈里曼,滑雪冠军、战地记者。

通过三位女儿的视角,本书生动地描绘了历史上最重要的国际峰会之一。从最基础的衣食住行,到日常交流,再到谈判前后的工作细节,三位女儿的“名媛外交”始终贯穿整个会议日程。

精彩书评: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讲述了一个重要的星期,半个欧洲将摆脱50年的暴政,世界将陷入冷战,这是三个年轻女性的视角。凯瑟琳·格蕾丝·卡茨的处女作《雅尔塔的女儿们》是一部精彩非凡的作品,它揭示了雅尔塔会议的人类经验,包括所有的悲剧、爱情、背叛,甚至幽默。她在书中所定义的人与人直接的关系塑造了我们当下的世界,并将继续塑造我们的未来。

——朱利安·费罗斯(Julian Fellowes),奥斯卡获奖编剧,《唐顿庄园》主创

卡茨的作品既亲密又全面,在一个大故事的背景下,生动地捕捉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艾米·帕斯卡(Amy Pascal),电影《小妇人》(2019)制片人

在线试读:

第一幕

1945年2月1日

1945 年冬天的里瓦几亚宫(LivadiaPalace),曾经雪白的外观如今却蒙在灰尘中,空洞地伫立在那里,俯瞰着不远处的黑海。其中的家具与价值连城的艺术作品都已被洗劫一空。水槽和水台都被拆卸掉,灯具也被从墙上拽了下来。纳粹偷了所有的东西,就连那些黄铜门把手也没有放过。

这幢坐落在克里米亚半岛南端的宫殿距度假胜地雅尔塔不到3英里。沙皇尼古拉二世(NicholasⅡ)与皇后亚历山德拉(Alexandra)曾将这里作为夏宫。亚历山大三世曾在此前病逝于此。尼古拉二世即位后,他们夫妇二人下令对此地进行翻新,改造为一个拥有116个房间的帝国度假宫殿,更适于家庭生活。这里地中海的宜人气候与黑沙滩让沙皇、皇后与他们的五个孩子得以暂时摆脱圣彼得堡的潮湿空气与奢华生活而喘一口气。花园里的棕榈树与柏树郁郁葱葱,环绕着这座用克里米亚乳白色石头搭建的新文艺复兴风格建筑。沙皇与孩子们会在海里戏耍,或打打网球、沿着石头路径骑骑马。皇后则会在集市上售卖她的针线活儿,为当地的医院筹款。尽管如此,这种相对朴素的生活并非与奢华绝缘。白色宴会厅内的法式大门面朝庭院敞开。为庆祝沙皇的大女儿长公主奥尔加(Olga)的十六岁生日,曾在那里举办一场盛大的宴会。当晚,人生中第一次束起头发的她身着一袭粉色礼服,踱着舞步。她第一次佩戴的珠宝——32颗钻石与珍珠制成的项链一一在璀璨灯光的照射下发出熠熠的光彩。

然而,沙皇一家人仅仅造访此地四次。1918年,他们在叶卡捷琳堡郊外的一个公寓里遭残忍杀害。这起暴行标志着罗曼诺夫王朝与沙皇俄国落下帷幕。布尔什维克党迅速将里瓦几亚宫改造为疗养院,供尊敬的苏联工人阶层来此地放松,顺便治疗肺结核。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同志们清理了锃锃发亮的乳白色宫殿,不是彻底清除就是掩盖了罗曼诺夫家族留下的所有痕迹--就好像他们在全俄境内拆毁贵族雕像、换上自己的纪念碑一样。然而,战争再次爆发。谁能想到不到四分之一世纪,欧洲居然打了两场仗。1942年,纳粹撕毁与苏联的互不侵犯条约,跨过草原,在东部战线发起袭击。作为这项骇人听闻也注定流产的“巴巴罗萨行动”的一部分,纳粹军队花了数月时间猛攻塞瓦斯托波尔。终于,在拿下这个里瓦几亚宫附近的港口城市后,纳粹占领了克里米亚。除了这处前任沙皇的夏宫,纳粹在克里米亚半岛找不到什么合意的指挥部。于是他们征用了里瓦几亚宫。直到1944年春天苏联才终于收复克里米亚半岛,将纳粹从这里赶出去。但德军撤退部队还是赶在苏联人到来前洗劫了里瓦几亚宫,能带走的,绝不留下。

等到1945年2月时,站在这里的已经是排名美国富豪榜第四位的哈里曼的女儿凯瑟琳。这位芳华27岁、光彩照人的年轻女性身边围满了上千名装修宫殿与花园的工人。他们忙着锯木头、敲敲打打、上漆、烟熏、打光、种植……更不用说最要紧的就是安装管道。为了解决这些征用工人的住宿问题,宫殿里还搭了许多行军床。苏联带来打扫战后残局的罗马尼亚战俘也在其中。但空间仍然不够用。这处昔日的皇家场所如今挤满了卖力干活的人。

几天前,凯茜与她的父亲美国驻苏联大使W.埃夫里尔·哈里曼刚从莫斯科赶到此地。过去15个月里他们一直住在莫斯科。留给他们筹备这场战后会谈的时间不到十天,再加上选址颇具争议,所以他们原本打算搭乘飞机尽快赶到这里,谁料恶劣的天气还是让他们不得不打消原定计划。最终,他们搭乘火车赶了800英里路,花了三天时间才终于到达。列车缓慢行进的途中经过了不少被轰炸的乡镇和因战争变为废墟的村庄。不过过去几个月的经历让凯茜逐渐适应了眼前的景象,不再大惊小怪。她在途中看到的每个火车站都是满目疮痍。“这种毫无意义的毁坏真是触目惊心。”她在写给儿时住在纽约时的家庭教师也是她后来的好友埃尔茜·马歇尔(ElsieMarshall)(昵称“穆什”[Mouche])的信中,她这样写道(不过穆什小姐是否会对凯茜的描述感同身受就不得而知了)。在写给姐姐玛丽的信中,她则说:“我的上帝,但这个国家真的没什么别的可以做了——除了收拾烂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