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研究入门》,[日] 砺波护 / [日] 岸本美绪 / [日] 杉山正明编,邹怡译,中西书局,2024年10月出版。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分研究及史料、中国史研究法两部。第一部按时间顺序,分别从研究视角、研究进展和史料解说三个部分,阐述从先秦到近现代各时期的中国历史研究情况,在近年来新出土和新发现史料的基础上,介绍日本中国史研究的新进展,反映日本中国历史学研究的发展状况。第二部为史料解读法,强调目录学、金石考古学、地理学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最后列举了中国历史方面的研究论著。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每章的执笔者均为日本中国史学界该时期研究领域中的资深学者,如砺波护、岸本美绪、杉山正明等,均为国际知名的中国古代史研究专家。
作者简介:
砺波护,大谷大学文学部教授兼大学博物馆馆长,专治中国的政治、社会、宗教史,著有《隋唐佛教文物史论考》《唐代政治社会史研究》《唐朝的行政机构与官僚》等。
岸本美绪,东洋文库研究员、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曾任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社会经济史,代表作有《清代中国的物价与经济变动》《东亚的近世》《明清交替与江南社会》等。
杉山正明,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专治蒙元史、中亚史,著有《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蒙古帝国的兴亡》《忽必烈的挑战》等历史专著十余部。
译者:邹怡,1980年生,浙江海宁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教授,著有《明清以来的徽州茶业与地方社会(1368—1949)》(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在《“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历史地理》《清史研究》《史林》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谭其骧禹贡基金优秀青年历史地理论文一等奖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次,现主要从事历史地理、明清及民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目录:
上册
弁言
序说
一、中国人的历史意识
二、正史二十四史及其关联著作
三、中国通史概论及工具书
第Ⅰ部 研究及史料
第一章 先秦
第二章 秦·汉
第三章 三国五胡·南北朝
第四章 隋·唐
第五章 五代·宋
第六章 辽·西夏
第七章 金·元
第八章 明代
第九章 清代
第十章 近代
第十一章 现代
第十二章 世界史中的中国
下册
第Ⅱ部 中国史研究法
A.史料解读法
一、目录学——读书的门径
二、金石学与考古学
三、地理学——对历史舞台的理解
B.附录
文献一览
作者一览
译后记
编辑推荐:
★29位日本一线研究者共同执笔撰写
★中译本历时10年精心翻译打磨
★兼具基础性、代表性、前沿性
★研究中国史的案头工具书
前言/序言:
弁言
何为中国?对于现代日本人而言,这个问题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直到如今,令人不愉快的误解和成见仍不时出现。如何与中国这一巨邻共处,在日本可以说是一个全民性的话题。
世界各地的人们或多或少也都怀有同样的疑问。甚至对于现在的中国人而言,如何超越个人立场,从整体上审视自我,从而认清当下、规划未来,恐怕也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连续文明体,在此过程中,各种变异和重组层叠积累,汇成日益多元、复杂、巨大的历史洪流,奔流至今。因为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今日之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历史之国”,这一点,相比其他各国尤为显著。换言之,何为中国,何为中国历史?这两个问题具有高度重合之处。
作为一本致力于帮助人们了解和思考中国及其历史的入门书,但愿本书能得到大家的广泛利用。本书面向各类读者,既可供学习和从事中国及中国史研究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学者阅读使用,也可为日本史、西洋史和世界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我们亦诚挚地希望本书能为关心中国及其历史的各界人士提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或为相关文献的搜集助一臂之力。倘尚堪用,不胜荣幸。
本书问世之前已有多种中国史入门书,不过,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分之一个世纪中,新发现的文献、文物和遗址等不断公布,相关资料的阅读和获取也日渐方便,史料占有从根本上发生了巨变。与之相应,中国史的各个领域亦焕然一新。中国的巨大变化,同时也是中国史研究的巨大变化。因应这一情况,本书在论述的对象、结构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彻底的革新。
另一方面,日本与中国保持着长期的交流与多样的联系。因此,日本自古以来就对中国投以广泛且深入的关注,其中国史研究可谓传统悠远、积累深厚。就水平而言,日本对中国及其历史的研究,可与中国本国的中国史研究相颉颃,世界各国无有出其右者。作为他者视野中的历史研究,日本的中国史研究以其独到的眼光和丰硕的成果为海内外所重,这一格局至今未变。
除中国和欧美的研究外,本书主要介绍日本学者的中国史成果。简言之,从日本的视角来解析中国历史,是为本书最大的特征。得益于当代日本诸位中国史研究一线学者的合作,本书清晰地展示了日本学界解析中国历史的基本实力。若本书亦能为中国及世界各国所用,则幸莫大焉。
本书编辑过程中,中砂明德先生出力尤多,在此特笔记之,深表谢意。
全体编者 200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