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格局:文明转换关口的世界

《天下格局:文明转换关口的世界》,许倬云著述,冯俊文整理,岳麓书社,2024年8月出版。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许倬云先生以“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的大历史观,用清晰的逻辑、简练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了三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是古代中国受地理环境影响所形成的“天下国家”体制,从“全球化”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传统内向型经济形态及其与世界经济的联系。第二方面是从轴心时代中西文化的比较,延展到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以及近代以来中国被深度卷人世界贸易体系以后两种文明的互动。第三方面是现代世界全球化贸易的兴衰和以此为基础的全新世界格局,在“全球化”走入低谷的今天,中国应该坚持的道路和未来世界的方向。

许先生认为,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经济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形成了独特的气质。他还指出,中国传统“以人为本”的思想、“世界大同”的理念,应该成为构建未来世界发展的重要理论资源。

作者简介:

许倬云

1930年生,江苏无锡人。匹兹堡大学历史系荣休讲座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1962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匹兹堡大学,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夏威夷大学、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讲座教授。1986年当选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2004年获美国亚洲学会“杰出贡献奖”,2020年获“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终身成就奖”,2023年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大奖”,2024年获第六届“唐奖·汉学奖”,许先生学贯中西,善于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治史,研究领域集中于中国上古史、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及中西文化比较。学术代表作有“古代中国三部曲”(《西周史》《型塑中国》《汉代农业》)等,另有大众史学著作“中国文化三部曲”(《万古江河》《说中国》《中国文化的精神》)及《经纬华夏》等数十种行世。

冯俊文

湖北黄冈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国学试验班,现为匹兹堡大学亚洲中心访问学者。

目录:

导 言 人类文明转换的关口

第一讲 “天下国家”的超稳定结构

第二讲 轴心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第三讲 民族崛起与近现代世界的诞生

第四讲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形态

第五讲 近代世界的生成与中国商业文明

第六讲 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及兴衰

第七讲 全球化贸易的世界格局

第八讲 未来世界的几个方向

结 语 全球化的进程不会终止

附录一 我们正经历一个了不起的新“轴心时代”

——许倬云对话李善友

附录二 前面的来路艰难,中国可能还是幸运的——许倬云对话许纪霖

附录三 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资源,求得安心所在——许倬云对话余世存

附录四 许倬云:我不在书斋里,我在人中间/汤向阳后 记 理想的价值在于理想本身/冯俊文

编辑推荐:

1.《万古江河》作者、94岁文化大家许倬云的期许之作!

从“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的大历史观出发,融数年观察和心血于一书,呈现了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经济与世界的互动,在此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特质,其中更是满含这位全球知名的史学大师的毕生智慧和对当下状态的急切呼声!

2.两次亮相深度访谈节目《十三邀》,始终如一践行自己的承诺,努力留给这个世界一些东西,为当下的年轻人们安顿身心!

3. 刘擎、许纪霖、施展、罗翔、李善友郑重推荐!

4. 一部在不停互动的文明中寻找精神解药的大家之作!作者深切关怀着年轻人的成长与处境,从文化基因、政治演变、经济格局三个方面,探讨当今世界体系的起源、现状和未来,讲解人类历史上值得铭记的重要时刻和画面,回答了人类从何处来、将向何处去这两大问题,从历史中窥见世界未来走向。

5.精美配图,精装上市!

精彩书评:

许倬云先生是当今罕见的史学大家。他历经沧桑,胸怀天下。在本书中,他对这个时代的洞见与忧思、关怀与告诫,值得我们每个人倾听与思索。

一刘擎(大观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许倬云先生的人生故事,就是一个励志传奇,虽然他一再表示:“只愿意做个大写的人。”作为史学大家,他的睿智与博识,他的平和与远见,在华人学者中无与伦比,听他的课,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

一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

许倬云先生治学严谨,而又能以通俗的语言深人浅出,以别具一格的“大历史观”闻名于世,老先生饱经忧患离乱,数十年沧桑历尽、老而弥坚。书中所透露出来博古通今、熔铸一炉的格局,及悲天悯人的胸怀气度,读来令人感佩。

一施展(大观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许倬云先生是这个时代少有的先知与智者,治学数十年,享誉海内外,老先生尤其难得有一颗关注常民,为众人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寻求安顿的心。

一罗翔(法学学者、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我们希望看清中国当下的处境,乃至预见未来走向,就必须回到世界历史的纵深框架中,去理解世界文明从分隔到融合的进程,去思考中华文明在这一进程当中逐步深人、丰富的角色演变……这也是先生本书的命义之所在。

一李善友(混沌学园创始人)

前言:

观照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看见未来

2020年春天,还是疫情期间,我在一个清晨,看到了《十三邀》专访许倬云先生的视频。我看完之后就流泪了,又看了第二遍。那个访谈对我影响非常大。其中,许先生被问道:如果往未来走的话,人应该怎么样?他说:首先要胸襟广大,所有人类走过的路,都是我走过的路之一。先生这句话,代表着一种深远的格局和见识。当下的时代,变化频密,凡事讲求短平快。懂得从历史和他人身上汲取力量、为我所用的人,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过了一年,有一天,同事对我说,混沌请到了许倬云先生来开课,还要做直播,让我去做主持人。我记得那天是深夜,我跟几十万网友和混沌学员一起,隔着屏幕,见到了许先生。我们聊到了轴心文明,讨论为什么在东方的老子、孔子、穆罕默德,以及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后,再也没有如同他们一样有分量的智者出现在人类文明历史中;我们也说到了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下一个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峰中,中华文明作为唯一一个不曾中断的古老文明,将会扮演的角色;我们还谈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赖以安身立命的“横渠四句”,讨论当下的知识分子该如何自处。

许先生在回答中,以大历史的视野,点明所谓“轴心文明”,并非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而是前后持续长达千年的过程。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许先生还大胆预言,当下这个看起来浮躁多变的社会,正是人类新的“轴心文明”的形成时期;我们每一个人在第二阶段文明的形成过程中,都将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次对话结束仅仅两年之后,OpenAI、ChatGPT横空出世,人工智能占据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生态位。如果说,曾经的轴心文明诞生的人类智慧,至今仍是我们赖以思考的主要通道,当下的这波人工智能浪潮,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人类的前途命运。先生的预见性,可见一斑。

这种预见性,来源于先生对于中国历史、世界历史长达六十年的潜心研究,尤其是对于中国古代史、两河流域和埃及历史、基督教起源、东西方商贸历史等领域的研究,这种研究使得许先生对于世界文明的缘起及演变都了然于胸。历史不会重复,但其内在的发展运行确有其独特的过程。掌握了这一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历史学就会成为最好的未来学。

混沌创办九年来,一直以“遍请天下名师,做出一堂好课”为使命。2021年,疫情仍在全球肆虐,许先生人在美国,我们无法派遣团队上门拍摄;先生身体不便,身边只有已是古稀之年的许夫人一人负担。但同事们经过诸多努力,仍然呈现出了一系列满分的课程。许先生的大历史格局与思路也在课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从文化基因、政治演变、经济格局三个方面,探讨当今世界体系的起源、现状和未来,讲解人类历史上值得铭记的重要时刻和画面,回答了人类从何处来、将向何处去这两大问题。先生尤其关注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中的位置及其与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互动关系。许先生说,所有对历史的观照,最终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看见未来。

回到混沌。为什么我们要做这样的课程?从根本上来讲,我们认同许先生所说,世界历史早已连接为一体,历史、现在和未来也同样会无缝连接。我们希望看清中国当下的处境,乃至预见未来走向,就必须回到世界历史的纵深框架中,去理解世界文明从分隔到融合的进程,去思考中华文明在这一进程当中逐步深入、丰富的角色演变。

一切对于历史、哲学、科技、经济、商业的关注,最终都是为了人能有更美好的生活。但世界在不断变化,美好生活的实现,离不开人的持续成长。这也是为什么2022年,混沌再次请到许先生开课,讲述“许倬云何以成为许倬云?我的人生原则”。我们希望,通过请许先生还原自己的求学、成长历程,来引导当代人从不同的维度去丰富自己的见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智识,成为这个混沌世界里,能够领先半步、认知世界的人。

两次请许先生来到混沌开课,是混沌与先生之间莫大的缘分,也有赖于许先生助理冯俊文老师的多番协调、帮助。近年来,冯老师协助整理出版的著作《许倬云十日谈:当今世界的格局与人类未来》《往里走,安顿自己》及其为先生编定的93岁贺寿文集《倬彼云汉:许倬云先生学思历程》,及新近出版的收官之作《经纬华夏》,我都一一细读。鲐背之年的先生,仍思维活跃,创造力丰富,文字当中饱含着90余年行走中西的智慧与对人的拳拳深情。先生相信,中华文明在当下乃至未来世界,必将扮演举足轻重乃至决定全局的角色。其高瞻远瞩,远见卓识,振聋发聩;其为国为民,忧心劳力,更令人动容。

混沌十分珍惜与先生之间的缘分,也希望经由这本书的出版,能让更多人借先生的所思所见,得以窥见这纷繁世界的真相实相,过一种更为清醒、值得的人生。

是为序。

混沌学园

李善友

2024年7月于北京

在线试读:

中国人相处有一些基本原则: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从自己开始,两个人是“你、我”,三个人就是众人的“众”。以此类推,层层关系网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许多原本我们看不见的角落,忽然一亮,发现“满天繁星”——这是因为与自己产生了关联。我没认识内人曼丽以前,我不知道学问以外,天下还有另外一条完全崭新的路。等到她出现在我的生活中,我“看见星星亮起来”,就觉得非她不可。我们的结合,就把两个人都满足了:她生下我们共同的孩子,我们带给彼此对方的父母亲朋。

世界无限扩大,永远充满惊喜和发现。至于如何发现,能发现什么,取决于我们如何去看待它。说到底,我们的命运是由自己一点一滴塑造出来的。从个体到家庭、宗族、社会、自然、宇宙,这种层层推展、相互嵌套的复杂网络结构,也就是董仲舒所总结提出的“天人之际”的秩序,以及《礼运·大同篇》所主张的“大同世界”,我觉得这是中国文化能够提供给未来人类共同文明的思想资源。西方个人主义的种种弊病,在今日美国已经显露无遗:个人对社会没有责任感,家庭观念淡漠,人际关系疏远,整个社会趋向离散、崩解。我在美国生活了六十年,看着这种情形一步步发生,内心非常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