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酒文化

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制作酒的记载。自古以来,酒就被视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悠久独特的酒文化与中国文学也有着深厚的渊源。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酒文化为中国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色彩,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在《汉书·东方朔传》中,就有“销忧者莫若酒”这一记载,深刻...

书评|读后感孟笑伊2024-11-01100
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酒文化

在苦难中寻觅生活的真谛——重读《活着》有感

《活着》,余华著。每个人都在为了生活奔波忙碌。有时,生活的重担仿佛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然而,正是在这些艰难时刻,我们更需要寻找一份内心的力量,一份能够支撑我们继续前行的勇气。这时,我想起了余华的《活着》,一部让人含泪看完,却又在泪水中寻得希望的作品。《活着》—— 生活的真实写照《活着》是余华笔下的一...

书评|读后感周泽禹2024-10-3083
在苦难中寻觅生活的真谛——重读《活着》有感

24年诺贝尔文学奖《素食者》,到底想表达什么?

《素食者》,[韩]韩江著,胡椒筒译,四川文艺出版社。这是一本令读者深思和震撼的作品,作者韩江通过女主人公英慧的故事,将个体对抗社会和家庭压迫的痛苦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这本书不仅是关于“素食”的表面现象,而是一个女性在男权压迫下的挣扎与觉醒。韩江笔下的英慧,让人看到了传统观念中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的女性声音。...

书评|读后感知识氧吧2024-10-30121
24年诺贝尔文学奖《素食者》,到底想表达什么?

论《二十四诗品》之“含蓄”与意境美

到唐代时期,诗歌创作由魏晋南北朝注重对物象的刻画,发展为对意象和意境的表现,诗学理论也出现了对意境的探讨,如王昌龄的《诗格》、皎然的《诗式》等,其中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是研究意境不可忽视的诗学理论。《诗品》以诗论诗,用充满感性形象的语言对二十四种诗境风格的表现以及创作方式都进行了诗性...

书评|读后感朱素珍2024-10-3069
论《二十四诗品》之“含蓄”与意境美

迟子建作品的“孤独书写”

孤独意识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其重要表征为人与人之间因疏离或排拒而导致的空寂飘零之感。东北女作家迟子建的小说以温情、自然受到关注,然而其温情表达、自然书写和人性追求的背后一直潜藏着一股深深的孤独情绪。分析作家笔下的孤独有助于启示人们超越孤独,从容地感受生命的意义。一、迟子建的孤独意识溯源(一)自然“...

书评|读后感张正霖2024-10-3064
迟子建作品的“孤独书写”

“此心安处是吾乡”新解

通过苏轼关于家、家乡的书写,历代学者大致对苏轼的家观念总结出两种看法:一类学者认为蜀山蜀水才是苏轼最为魂牵梦萦、难舍难分的家园;另一类学者则选择史实中反映的苏氏父子的迁居行为与不归葬行为,为苏轼的家观念翻案。学者朱刚在其著作《苏轼十讲》中另辟蹊径地指出,尽管巴蜀文化符号与其生命历程相始终,但苏轼并没有...

书评|读后感杨瑞旹2024-10-3054
“此心安处是吾乡”新解

从“意象”统计和分析看王昌龄诗的风格

按照《文心雕龙·神思》的说法,“意象”是构思过程中搭建起来的形象,需要对其继续地进行加工改造,最终才能生成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而诗歌意象主要是指自然景象,也就是将内心情感、所思所想寄托在特定物象中,从古代诗歌层面来说,“意”是内在抽象的心意,而“象”是外在具体的物象。诗歌创作离不开观察、感受、酝酿、表...

书评|读后感刘鑫雨2024-10-3074
从“意象”统计和分析看王昌龄诗的风格

《红楼梦》中的悲剧元素与哲理思考

在《红楼梦》中,其中的悲剧元素如同细密的纹理和网络,贯穿于全书的边边角角,其不光是一部讲述特殊时代背景下荣辱兴替、爱恨情仇的文学大作,更是揭露人性命运和社会矛盾的哲理巨著。在曹雪芹书写《红楼梦》时,他用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无尽的悲悯,将人生之悲剧血淋淋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情感...

书评|读后感李云2024-10-3078
《红楼梦》中的悲剧元素与哲理思考

彭程《杯子上的笑脸》:记录,是为了防止遗忘

2010年,我刚刚踏入职场,我的一位和我同龄的女同事却快成为新娘了。彼时,她正潜心阅读的书籍引起了我的好奇,我拿起来看到书名是《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由此,我知道了学者周国平在严谨理性的哲学外表下,潜藏着一颗细腻柔软的慈父之心。10余年后,当我读到散文家彭程的泣血之作《杯子上的笑脸》时,发现他们对女儿毫无保留的...

书评|读后感袁恒雷2024-10-3090
彭程《杯子上的笑脸》:记录,是为了防止遗忘

了解汉字的一把钥匙——《汉字百话》读后

讲汉字不是一件容易事,面对专业的文字考释,读者难免觉得枯燥。翻开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汉字百话》,似乎找到了解决这个难题的钥匙。《汉字百话》是日本汉字学家白川静撰写的一本面向大众的优秀汉字普及读物,自1978年出版后多次再版,颇受读者欢迎,中文版由武汉大学教授郑威翻译。作为专业学者,白川静在书中以通俗易懂的...

书评|读后感刘盼2024-10-3072
了解汉字的一把钥匙——《汉字百话》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