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格利特传:思想者画家
《马格利特传:思想者画家》,[英]亚历克斯·丹切夫著,李静滢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9月出版。内容简介:本书是英国历史学者、传记作家亚历克斯·丹切夫所撰写的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详尽传记。勒内·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1898—1967)是福柯和维特根斯坦在智识上的对话者,也是备受设计师和广告商青睐的...
《马格利特传:思想者画家》,[英]亚历克斯·丹切夫著,李静滢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9月出版。内容简介:本书是英国历史学者、传记作家亚历克斯·丹切夫所撰写的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详尽传记。勒内·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1898—1967)是福柯和维特根斯坦在智识上的对话者,也是备受设计师和广告商青睐的...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作者以1830年法国纪实为故事的原材料,以极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内心矛盾重重的人物,借以批评当时的法国社会。司汤达说,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红与黑》的男主人公于连·索雷尔依托这个真实的故事产生。小说中,...
你好!我是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你有过负债吗?你有过人生的低谷期吗?如果有,如果想从负债中解脱出来,可以看看这本书:《从负债2000万到心想事成每一天》。希望你能从他的故事中得到启发。《从负债2000万到心想事成每一天》,小池浩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1,这本书讲了什么?《从负债2000万到心想事成每一天》作者是日本心...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美]内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24年8月出版。内容简介:《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是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内尔·诺丁斯在关心伦理与教育方面的一本经典著作。原书初版于1992年,作者对人们长期以来信奉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反思,主张关心应成为教育的基础和核心。进入21世...
《智人之上:从石器时代到AI时代的信息网络简史》,[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著,林俊宏译,中信出版社,2024年9月出版。内容简介:在过去10万年里,我们智人积攒了巨大的力量。然而,持续不断的发明与征服也将我们推入了一场生存危机。全球生态濒临崩溃,虚假信息泛滥。我们正一头扎进可能毁灭我们自身的、由新型信息网络组成的...
在浩瀚的书海中,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个独特的宇宙,蕴含着作者无尽的智慧与情感。而在这无数的书籍中,总有一些作品能够深深触动我们的内心,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的灯塔,指引我们前行。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我逢人就会推荐的5本书,不仅是我个人阅读经历中的一份珍贵清单,更是我愿意与每一位热爱阅读、渴望成长的人分享的精神...
《素食者》,[韩]韩江著,胡椒筒译,四川文艺出版社。这是一本令读者深思和震撼的作品,作者韩江通过女主人公英慧的故事,将个体对抗社会和家庭压迫的痛苦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这本书不仅是关于“素食”的表面现象,而是一个女性在男权压迫下的挣扎与觉醒。韩江笔下的英慧,让人看到了传统观念中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的女性声音。...
《石头与桃花》,西西著,译林出版社,2024年10月出版。内容简介:《石头与桃花》是西西遗作。全书分两卷,卷一收入二○一五年至二○二一年间的六个中短篇小说,是西西生前蕞后作品的集结,也是一卷八十岁前后、人生暮色中的女性书写。其中有对《桃花源记》的改写,有元宇宙之思的星际智能小说,有西西从少女生活至八十余岁的土瓜湾...
《无法忍受谎言的人:一个调查记者的三十年》,[日]清水洁著,伏怡琳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4年10月出版。内容简介:清水洁,一个报道 “桶川跟踪狂杀人案” “足利女童失踪案”等著名冤案,撼动日本司法界、推动法律革新的调查记者。他无法忍受任何谎言,敢于和权力机关叫板,是公众眼中的新闻英雄。但在光鲜声名的背后,却是无数个...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罗家祥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9月出版。内容简介:“朋党”之zheng对北宋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新旧党zheng,zheng的是什么?为何北宋的朋党屡禁不绝?激化的党zheng之下,朝野之上受害最大的又是谁?本书是一部北宋党zheng研究的经典之作。书中以王安石变法为关键节点,立足于神宗熙宁以来的新...
《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美]哈罗德·布鲁姆著,李小均译,中信出版社,2024年9月出版。内容简介:这才是最高层次批评的本质:是对自我灵魂的记录。它比历史更精彩,因为它只涉及自己。它比哲学更可喜,因为它的主题具体而不抽象、真切而不含糊。它是自传的唯一文明形式,因为它处理的不是事件,而是个人生活的思想;不是生...
最近在读罗翔的《法治的细节》一书,了解了罗翔成为“网红”的起因,更看到了他对自己“网红”身份的谦逊和警醒;当然,也看到了他不容怀疑的专业水平,毕竟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嘛!但是,我还是想辩证地看待一下“罗翔现象”。法学家成为网红总体上是好事,起码说明了大众对法学、法治的关注——这也是罗翔愿意走法律职业资...